
封面新闻记者 马晓玉股联社
最近几年,校长开设个人账号,似乎已经成了高校舆论管理、线上治校的一种趋势。作为一所知名传媒院校——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校长,罗思顺其自然地搭上这趟列车,并为自己取名:不被定义的罗校长。
两年多的时间里,罗思的账号已经陆陆续续更新了300余条视频。其中,有和谢娜、殷九龙等校友一起漫步校园、聊八卦,讲故事的场景;也会站在一个电影人的视角,分享一些对电影作品,以及创作的思考;还会像网络博主们一样,分享自己的“电子布洛芬”“上班穿搭”“职场面试技巧”;以及作为一个校长,和学生、老师互动的画面。
罗思的目的很明确:想知道学生们、老师们在想些啥,让外界看到自己又干了些啥,更想让大家感受到,“这校长,能处”。近日,她在和封面新闻记者的对话里,揭开了更多 “不被定义” 的故事。

罗思的个人主页。社交媒体截图
斜杠青年的中年 不想被定义
“电影人/教育工作者/佛系母亲/平台整合者/作家”,罗思笑着调侃自己,从前是 “斜杠青年”,如今成了 “斜杠中年”,但那份“不想被定义” 的劲儿始终没变。她不仅希望自己不被标签困住,更盼着川影、川影的老师与学生,乃至校友在行业里的成绩,都能跳出刻板框架。
谁能想到,如今镜头前侃侃而谈的校长,从前竟是个沉默寡言的姑娘。中学时代的罗思大多数时光都泡在看书、写作与刷片里,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《英国病人》这些经典影片,她能翻来覆去看十六七遍,细细咂摸每一个镜头的深意。在那个电影的黄金时代,罗思放弃了保送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机会,卯着劲参加北京电影学院艺考,并成功被录取。

罗思和学生们在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合影。图源受访者
“要是没当校长,我说不定会去百老汇学音乐剧,或是拿起导筒拍电影,再不然就静下心当作家写故事。”在罗思眼里,除了校长的身份,生活里最让她享受、也最可能坚持的,始终是和创作相关的事—— 她此前还出过一本聊 “优雅” 的小书,字里行间都是对生活的细腻感知。
在北影读书时,电影史老师陈山夸她是 “有天赋的写作者”。这份天赋后来结出了不少硕果:2012 年,她策划的《听风者》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、台湾金马奖多项提名;2013 年,她担任编剧的《回到爱开始的地方》温暖上映;2017 年,她身兼制片人、监制、编剧、主演多职,带着电影《废墟》入围戛纳制片人工作坊…… 直到 2024 年 2 月接过川影校长的担子,罗思的重心才慢慢从 “创作” 转向 “育人”,但电影项目的创作、写作从来没有丢下,她也希望未来能够产出更多的好作品,让创作的火苗一直燃着。
不想当 “老登” 想做懂学生的校长
当问及对当代年轻人有何建议时,罗思委婉地拒绝了,幽默地回答说,自己不想当“老登”。
在她眼里,过去的 “跨界” 经历,放到现在 00 后身上,可能都算 “常规操作”。“人工智能时代,很多知识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接触到了,说不定比我们当年懂得还多。”
这也是她开设个人账号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专栏“大学生100问”里,罗思经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问题。“他们好像问过我喜欢听抖音的金曲音乐,其实我都没听过。”罗思笑着说,“但通过这些平台,我可以了解他们喜欢什么,有什么样的感受。”
除了线上互动,校长信箱里也常收到学生的来信,她特别欣赏现在年轻人 “敢平等对话” 的勇气:“我像他们这么大时,可没胆量主动要求对话,更别说提出可行的方案了。”

罗思和学生吃下午茶,畅谈人生。图源受访者
罗思始终觉得,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教育者要做的不是 “催着跑”,而是 “陪着等”:“想‘躺平’的同学,可能需要多些时间叫醒;正在找目标的同学,也该给他们空间找到热爱。”
川影“主理人” 背着双肩包“抢” 资源
作为川影 2 万多名学生、10 万多名校友与近两千名教职员工的“主理人”,罗思日常除了要处理校内各项事务,还需要站在影视文旅产业的全链路发展的角度,对内引入各类产业资源,对外展示产业集群品牌形象。
不久前,她背着双肩包出差北京,探访中国电影基金会、走访影视、传媒企业,对同学们说,“你们只管努力学习,校长努力拿到更多资源。”

罗思出差北京拜访传媒企业。图源受访者
“赋能” 是罗思对校长这一职务特性的理解,为此她还定下了三个清晰的 KPI:揪出并解决工作系统里的 “bug”,让学校运转更顺畅;重塑影视艺术人才培养路径,把更多有创意的学生 “托” 起来;助力影视文旅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,促进产业链、 教育链、 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,形成“政、产、 学、研、 转、创、 用 ”于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。
面对 “文科无用、艺术已死” 的论调,罗思总是坚定反驳:“你的专业价值,远比想象中更有分量!”在她看来,技术迭代越快,艺术教育反而越重要。“艺术从 0 岁到 90 岁都离不开,它能帮你看清自己,活得更幸福、更通透。” 她笃定,AI 能替代很多事,却拿不走人类的创造力、共情力与深度思考能力 —— 而这正是艺术教育的核心,是要教给学生的 “看家本领”。
“我们不只是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职业人、有天赋的创作者股联社,更要为社会培养能给终身艺术教育‘充电’的赋能者。” 罗思说。
恒汇证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